改革激励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857体育
新闻通知
交院新闻

改革激励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857体育

——我院案例入选广东省高校科研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25-06-27  来源:科技与校企合作部

近期,由广东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编纂的《广东省高校科研工作简报(2025年第4期)》发布,我院案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改革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入选刊登。该案例介绍了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展开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单:近三年累计实现专利转化34项,转化金额突破115万元,多项技术成果应用于交通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标志着我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院深入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改革经验获得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的认可,并向全省各高校进行宣传推广,撰写的典型案例也获得“麦可思研究”公众号面向全国推送。

政策引领激活创新动能。为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要求,学院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转化服务体系。近五年两次修订《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细则》等5项核心制度,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教师绩效、职称评审直接挂钩,明确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转化收益的80%归团队所有,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专业服务破解转化难题。在服务保障方面,学院通过公开招标引入2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全方位咨询、全面指导、全程跟踪”“三全”服务体系。近三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100万元,为师生提供专利申请、技术评估、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2022年,学院更创新推出线上审批系统,实现知识产权申请与转化“最多跑一次”,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有效解决了教师“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

盘活存量扩大转化增量。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沉睡专利”问题,学院建立“唤醒-培育-转化”全链条机制。一方面,对400余件存量专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专利开放许可平台、校友企业对接会等渠道,促成专利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将知识产权申请要素融入学生毕业设计框架,近三年指导学生申报知识产权300余项,其中“智能车载空气质量管控系统”等23项成果已实现转化。


图1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数字图谱


产教融合提升转化质效。为破解技术评估、市场对接等转化堵点,学院构建起“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广汽埃安、华为技术等龙头企业共建多个联合研发中心,联合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推动“海洋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等13项高价值专利实现单件转化超5万元。

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数据显示,学院专利申请量从2019年的年均100件提升至2023年的13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稳定在年均12件,师生共同参与专利申请达年均1000余人次。其中,“一种海洋传感器节点的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等13项专利单件转化金额超过5万元。“一种智能车载空气质量管控方法、装置及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交通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某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果转化3年成绩单


随着改革举措的持续深化,学院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交模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