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海陆弘文实践队赴陆丰市河东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学习和宣传活动。活动旨在深度挖掘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正字戏脸谱工艺展厅,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展柜内的精美脸谱,色彩沿袭明代弋阳腔规制,以朱红、油彩、靛蓝等分别诠释忠义、奸邪、刚直;造型恪守 “一人一面” 传统,通过夸张眉眼与独特纹饰刻画人物特质,尽显 “中国戏剧活化石” 的深厚底蕴。在展厅中,队员们细致观摩学习,或俯身端详勾线技法,或驻足探讨制作工艺,用心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六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
大家现场观赏了正字戏表演。武戏《三岔口》演员身着传统戏服,以精湛技艺演绎黑夜打斗场景,一招一式刚劲有力,翻转腾挪尽显功底。文戏《梅英表花》演员配合默契,动作精准到位,一颦一笑,雅意十足,赢得队员们阵阵掌声。队员们从观赏中切实体会到了正字戏的独特艺术感染力。

活动中,实践队采访了正字戏陆丰市传承人钟晓琳和青年演员张作标,深入了解了正字戏和它的传承故事。谈及正字戏的特别之处,两位演员介绍,正字戏作为南戏遗响,已有 900 多年历史,不论是唱腔、音韵,还是戏剧内容,都极具吸引力。提到正字戏的传播,他们表示,正字戏武戏粗犷、文戏细腻,独有的 “跑布马” 表演技艺极具看点,该技艺曾登上央视舞台,未来希望能让 “布马” 走向世界。钟晓琳强调,正字戏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其唱腔、表演、面白、脸谱等都值得深入挖掘,越探究越能感受其深厚底蕴。张作标则表示,正字戏的唱腔、表演技艺等细节都散发着迷人魅力,他们愿向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呈现正字戏的特色,并向戏剧爱好者发出观赏邀请。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深刻领略了陆丰正字戏的独特魅力。队员们表示,他们将以影像记录、文字传播、校园情景剧等方式,为正字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通往大众视野的桥梁,使更多人了解正字戏,传播该非遗文化,让这朵岭南艺术之花在新时代文化沃土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